绘画学习笔记

本篇是一个持续更新的、包含:个人总结的绘画学习路线图、练习经验学习笔记,主要针对ACG绘画的笔记,是绘画爱好者的个人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本篇将以构成为主要目的和连接手段,将绘画学习分为四个大步骤:【寻找,欣赏,拍摄】、【观察,认识,理解】、【练习,刻画,表达】、【内容,题材,风格】,其中包含各自的小的内容。

写在最前面

本篇是持续更新的,笔者也在不停的学习和更新本篇笔记。作者非科班,不能保证特别全面,某些部分只是浅尝则之。如有错误或其他内容补充请联系~(^▽^) 联系方式在文章末尾。

由于“绘画学习路线”是个非常主观的内容,绘画涵盖的方向又极其广泛,笔者收集了常见的几种分类方式先做一个全面的扫盲介绍。

科班的学习科目清单

笔者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收集了动画专业、动漫专业、美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等需要学习的科目名称列表,详情请查看附录:

【附录:动画、美术、动漫相关专业的完整学习科目清单】

【附录:动画/美术/动漫专业科目分类表】

网络绘画班学习内容

网络绘画班为非常常见的网络兴趣班,笔者会持续收集专业性较强的绘画班的教学思路。详情见附录:

【附录:Krenz绘画教室的三门核心课程学习重点】

【附录:西哥特——绘画技能树】

【附录:曼奇立德绘画课程体系】

以进入市场为目的绘画学习路径

个人绘画谋生路径总结为卖课、进公司、接外包、个人原创创业四大核心方向。以市场需求为目的的途径为卖课、进公司、接外包

详情查看附录:

【附录:个人画师四大生存路径全景表】

市场主流美术岗位的分类及详解详情查看附录:

【附录:市场主流美术岗位的分类及详解】

完整的生产端的资源规范,特别是针对角色美术资源的生产标准和类型定义详情请查看附录:

【附录:角色美术资源类型(图像)总览】

总览:ACG绘画究竟要学多少东西

我将这些以上多维度多种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相对简单的表格为:

分类 细分内容
1. 理论素养 艺术史、作品鉴赏、符号学、色彩心理学、艺术哲学
2. 技术基础 素描、线条、透视、解剖、速写、纹理、质感表现
3. 视觉语言 构图、光影、色彩、动态设计、空间层次
4. 专项设计 角色/场景/服装/生物设计、叙事性构图
5. 工具与媒介 传统绘画材料、数字软件操作、3D辅助工具
6. 创作思维 世界观构建、概念设计、情感表达、隐喻设计、跨学科灵感
7. 行业与商业 插画/漫画/游戏原画技能、版权意识
8. 练习与进阶 写生、默写、风格实验、行业案例研究

更加全面的表格请查看附录:

【附录:美术专业能力体系分类表】

绘画全领域知识体系等级表请查看:

【附录:绘画全领域知识体系总览表】

笔者个人路线:以叙事性构图为核心的绘画学习

笔者在自学了科班内容、就读过网络绘画班后,个人非常喜欢叙事性构图,认为:

构图是美术的核心和重点,构图是绘画学习的中心也是重心,平面构图、色彩构图、等等一切其他技巧与技能均为叙事性构图服务。

故事是艺术载体呈现的主要内容,叙事是艺术作品的核心。

笔者认为,叙事性构图部分最容易学到内容的应该是平面设计与影视分镜。

在平面设计与分镜设计中,比起绘画技术,作者更加需要考虑如何将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以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

于是笔者写下了下列针对叙事性构图单向训练的学习顺序:

  1. 一阶段以寻找故事感、发现故事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故事感、拍出故事感为主要内容。通过简单观看影视剧、优秀的卡牌设计、平面设计、摄影作品等,还可以自己拍摄,寻找喜好的表达内容的方式,拍摄记录故事。【这一阶段通过摄影了解画面中通用的基本的构图、透视、景深、景别、光影、色彩、动态设计、空间层次、叙事性绘画】
  2. 二阶段以基础学习为主要内容,学习过程中先学会观察,再学习一些简单的钢笔画景物简笔画。学习控笔。学习一些基础的图形符号关联,观察想要画的事物,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个阶段还要学习一些地理、或者人文相关的常识。【观察这一项中包括学习:基本的艺术史、作品鉴赏、质感体会、光影体会等】
  3. 三阶段开始重点训练,我个人以钢笔画为主,还学习一些素描,学习根据构图练习,等等,常识开始原创创作,原创一些小插画。这一阶段重点在于练习,练习将自己理解的事物展现在纸上,并尝试创作一些容易找参考的主题系列画。【重点练习所有需要的内容,练习画出自己看见的、理解的内容,练习线条,色彩,纹理,细节,质感,光影
  4. 四阶段加强画技训练和原创性训练。这阶段的构图也更加复杂,要考虑透视构图,色彩构图,等等,画面也要求更高刻画更细节。需要思考自己的原创性展示内容,选择适合自己表达内容的题材和风格。【思考自己想通过绘画这一形式表达什么内容,传达什么思想与理念,寻找最适合传达内容的题材,插画或漫画或动画或其他内容,形成自己的题材和风格】

步骤2与3通常会放在一起使用。步骤1是贯穿整个绘画路程的不可缺失的内容——在有了新的认识后很容易对之前的概念有所推翻,这是很正常的,有新的认识,再不断更新自己的追求和要求。而4也绝不是准备几年之后才确定的东西。

最重要的一点是:叙事性作品中,构图的中心也是重心。进行想象力训练是也是最主要的练习内容。

详细计划具体看后面的章节。

步骤 细分内容
寻找,欣赏,拍摄 构图、透视、景深、景别、光影、色彩、动态设计、空间层次、叙事性绘画
观察,认识,理解 艺术史、作品鉴赏、符号学(符号与隐喻)、色彩心理学、艺术哲学
练习,刻画,表达 素描、线条、解剖、速写、透视、纹理、质感表现、写生、默写、
角色/场景/服装/生物设计、传统绘画材料、数字软件操作、3D辅助工具
内容,题材,风格 世界观构建、概念设计、情感表达、隐喻设计、跨学科灵感、
插画/漫画/游戏原画技能、版权意识、风格实验、行业案例研究

零、笔者个人对ACG绘画的喜好和理解

以及作者个人的学习方式(仅限ACG)

有关单独属于ACG绘画的个人经验:

0.1大纲概览

1️⃣ 基础期:学习摄影,培养导演之眼

摄影驱动观察 (核心):摄影迫使快速观察、提炼场景、思考取景框内的叙事元素(主体、环境、光线、瞬间),是训练“镜头感”和“决定性瞬间”捕捉的高效方式。

目标明确: 每次拍摄设定一个“微型故事”主题。例如:“孤独”、“重逢”、“期待”、“冲突的预兆”、“城市的脉搏”。

大师作品“偷师”学习重点: 构图基础(认识三分法、引导线、框架、留白等概念)、基础视觉元素(点线面)、符号学初步感知(无意识积累阶段)

“单幅叙事”挑战: 给自己设定任务:只用一张照片讲一个清晰的故事或传达一种强烈情绪。避免依赖组图。

2️⃣ 深化期:想象力训练,隐喻与象征

坚持速写与摄影,更有意识地运用构图法则服务于叙事主题

系统进行想象力训练(概念具象化、属性嫁接、情境悖论)。

开始将想象力成果用钢笔画表达。

学习色彩基础理论,尝试在速写中加入有限色彩或单色练习。

文化符号积累。开始“符号解构”与“文化象征”研究,做笔记和视觉记录。

3️⃣ 深入期:扎实功底,提升叙事深度和广度

速写本不离身: 随时随地画生活场景、人物动态、建筑细节、静物组合。重点捕捉“故事性瞬间”(等车的人、交谈的友人、市场的一角)。核心目标: 将观察、技能、符号知识整合,进行有明确叙事意图的原创创作,开始探索构图和视角的叙事力量。

钢笔画为主+有限色彩/质感尝试: 此阶段钢笔画技能应能支撑较细致的刻画。可在局部尝试添加单色(如文人茶杯的釉色、蛋糕的奶油色)或用不同肌理纸表现质感(如粗糙纸表现普通人家桌面)。

构图专项训练:同一场景,多种构图: 选一个简单场景,用钢笔画小稿(拇指草图)尝试至少5种构图(中心构图、三分法、框架构图、极简留白、倾斜视角等),体会不同构图带来的叙事重点和情绪变化

镜头语言实践: 在“主题系列画”创作中,有意识选择特定景别和视角来强化叙事。

素描基础引入。

4️⃣ 系统期:原创内容,独立的世界观叙事构建

为了让作品超越表面好看,拥有文化厚度、引发深度共鸣、精准传递复杂信息,丰厚的文化功底是关键。理解符号的普遍性和文化特异性,能更有效运用视觉语言。

大量人物动态速写(捕捉各种情绪和动作)。研究微表情和肢体语言心理学。设计角色时,思考其性格如何通过外在形象和动作体现。

系统学习色彩理论(色相、明度、饱和度、冷暖、对比、调和),理解色彩心理学(不同色彩引发的普遍情绪联想),以及色彩如何建立氛围、象征、区分时空或心理状态。电影美术、经典绘画的色彩运用是极好的学习对象。

有意识地练习用不同景别和视角去表现同一个场景,体会叙事效果的差异。练习如何在单幅内暗示时间流逝/前因后果,以及如何设计多幅画面的节奏、连贯性和视觉焦点转移

持续所有输入性练习(速写、摄影、观察、理论学习)。定期进行完整创作: 构思小故事 -> 提炼关键帧 -> 深入创作(尝试不同媒介,不局限于钢笔)。刻意运用所学: 在创作中有目的地应用构图、色彩、符号象征、角色表演、镜头语言。

深入研究特定文化/主题: 选择感兴趣的方向深挖其视觉符号和叙事传统。

学习重点: 复杂空间透视、细节的叙事性设计、色彩理论与叙事性配色的深度结合、钢笔与色彩的融合技巧、完整世界观的视觉化呈现。

0.2寻找风格

0.2.1画风

广义上的画风具体分为:纯线条、色块、厚涂、平涂、水彩、写意(抽象)

笔者个人总结的画风具体分为:

画面内容:是否是具体的事物(区分具象画与意识流)

线条方面:是否有线条、线条是否按照物理规律、线条能否单独存在、线条是否与色彩融合

上色方面:是否上色、是否按照物理规律上色、是否根据光影上色、使用哪种笔墨形式上色

根据上面三个分类,排列组合成为各种各样的画风。

看过众多画师与画师的作品后,作者总结出了个人的喜好:

  • ①喜欢以漫画感线条为主、上色为辅的日系平涂画风

  • ②通过线条展现出角色长相区别

  • ③光影对比明显的画风

  • ④有较强的故事感和叙事感,能解读出内容

0.3载体

载体是内容的呈现形式,也叫“艺术表现形式”或“艺术媒介”。

0.3.1ACG的核心

对ACG来说,角色本质上是ACG内容的核心

传统的艺术形式有: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

0.3.2故事性载体

ACG中常见的基本的故事性的载体有:小说、轻小说、绘本(连环画)、漫画(条漫)、歌曲(PV)、动画[10分钟以上10集以上的番剧](短动画)、电影、游戏。部分ACG作品也有舞蹈、舞台剧等等衍生和补充形式。

以上的载体分类具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从只需要文字的小说,到需要配备插图与角色设定是轻小说,到文字与图画几乎五五开的绘本、漫画,再到文字做了“脚本”和“台词”的区分,加入音乐元素、人声配音、更多动作特效元素后,动画与电影的制作越来越复杂,融合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而在游戏阶段将融合所有的内容,用程序辅助增加了交互性,将原本只能通过直线叙事阅读的故事变得自由且更加沉浸式,让游戏逐渐被认可成为“第九艺术”。

从简单到复杂,ACG的载体形式逐渐融合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和技术手段,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劣势。小说和轻小说以文字为核心,适合深度叙事;漫画和动画通过视觉表现增强感染力;游戏则通过交互性和自由度,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这些载体不仅是形式上的不同,在传播难易度、大众认可度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小说缺乏视觉呈现,对于一些视觉化的概念(如角色外貌、场景细节),可能需要读者自行想象,尤其是在ACG中难以形成大众认可的角色形象。绘本、漫画虽然增加了丰富的画面,但动态效果和声音无法呈现,部分情感表达依然受限。而歌曲和PV通常篇幅较短,难以深入展开复杂的故事,大多情况还需要其他的形式补充无法表达的内容。动画与电影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无法独立完成,在依靠团体的情况下很难完全还原原作者的表达内容。游戏开发更需要整合多种艺术形式和技术,需要更大的制作团队,融合了更多人的情感与故事。

小说、动画、游戏,无论哪种载体,由于其带有的独特的故事性,都能很好的承载各种性格鲜活的角色。

有没有离开这些艺术载体独立存在的角色呢?

举例1:没有依赖大众公认的载体的原创角色(OC),既众多爱好者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个人绘制的OC立绘、插图、短篇小说、问答帖子等方式展现的个人的原创角色。

举例2:例如近些年随着4G网络的普及,网络中出现了“虚拟主播”这样的形式。不同与其他载体,虚拟主播是独立于任何载体之外的——角色的形象绝大部分来自于皮套之下的“中之人”的言行,通过表情包、短视频、直播切片等等来展现原创“虚拟形象”。

如果拿出当下最独立的虚拟AI主播 Neuro-sama 做为反驳这个观点的例子,可以说,她的确脱离了传统的艺术载体形式,但她依然需要代码运行、live2d形象、虚拟音声和网络直播平台等来与观众的互动产生故事,她利用了新时代的直播平台与技术做为载体,才能在直播中产生故事,在故事中形成被大众接受和传播的角色形象。

尽管未来还可能会出现诸如增强型电子书、区块链角色(NFT角色)等新的虚拟角色,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依然离不开技术这一载体。

可见,无论是传统的小说、漫画与动画,还是最新依靠科技的虚拟角色的形象建构,仍主要依赖于艺术载体系统。

0.3.3关于原创角色——”OC“

【结合0.2.1和0.2.2关于故事性载体的思考,本篇开始探讨角色与故事性载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没有故事性载体的个人原创角色是否被大众记住接受认可或广泛传播。这个问题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角色与故事性载体的关系,二是原创角色的独立性。】

问题1:如果角色脱离故事性载体,那它可能只是一个概念或设定而没有故事,是不是无法被大众认识和记住?

问题2:没有故事就没有人物弧光,没有人物弧光的角色是否太过单薄无法留下印象?

【人物弧光是指角色在故事中经历的心理、情感或道德上的变化过程。人物弧光是角色塑造的核心,它通过角色的成长和变化赋予故事深度和张力。不同的载体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人物弧光,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通过角色的变化反映人类的普遍经验,引发观众的共鸣。】

我想这两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这里仅写出我的想法:

我认为,角色想要获得鲜活的被认可的形象,就需要有内容,内容需要故事,故事需要有故事性的载体来呈现。所以对角色来说,故事必不可少,承载故事的载体也必不可少。仅仅是“图像”的美术资源无法完全承载故事。

角色是ACG内容的核心,而故事是角色的载体。没有故事,角色就像没有灵魂的空壳,无法展现出鲜明的个性和情感。故事通过情节、冲突和角色的成长来赋予角色生命力,使他们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

0.3.4如何设计原创角色

新增一项附录:结合了动画相关专业的学习内容后如何设计一个原创角色

【附录:设计原创角色的步骤】

一、寻找,欣赏,拍摄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从摄影的角度出发,学习构图、透视、光影、色彩、景深、动态设计、空间层次、叙事性绘画等的基础理论。

【本章节只介绍最基本的理论,最主要的目的是列举包含哪些内容。更加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第三章练习部分】

1.0解释:为什么先以摄影为出发点:

1.0.1摄影和绘画在构图上的相同点

摄影迫使快速观察、提炼场景、思考取景框内的叙事元素(主体、环境、光线、瞬间),是训练“镜头感”和“决定性瞬间”捕捉的高效方式。

  • 构图的基本原则:两者都遵循一些基本的构图原则,如黄金分割、三分法、对称式构图、曲线构图等。这些原则有助于在画面中创造平衡、和谐和美感。
  • 对画面元素的组织:无论是摄影还是绘画,作者都需要考虑如何将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以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
  • 空间感的营造:两者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表现空间感和深度,如利用透视法、景深控制等,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真实感。
  • 情感和主题的表达:构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和主题,引导观者的视线,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创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

1.0.2本阶段大纲和目标

学习重点

构图基础(认识三分法、引导线、框架、留白等概念)、基础视觉元素(点线面)、符号学初步感知(无意识积累阶段)。

1.0.2.1摄影目标

每次拍摄设定一个“微型故事”主题。例如:“孤独”、“重逢”、“期待”、“冲突的预兆”、“城市的脉搏”。

分析大师作品: 不要只拍,更要深度分析优秀纪实摄影、电影剧照、甚至古典绘画的构图和叙事手法。问自己:主体是谁?环境如何烘托主体?光线营造了什么情绪?引导线指向哪里?留白的作用是什么?这个画面暗示了什么之前或之后的故事?

“单幅叙事”挑战: 给自己设定任务:只用一张照片讲一个清晰的故事或传达一种强烈情绪。避免依赖组图。

关注“关系”与“瞬间”: 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人物与物体的互动关系。捕捉有张力的瞬间(悬而未决、情感爆发点、微妙反应)。

光线即语言: 刻意练习不同光线(侧光、逆光、顶光、柔光、硬光)对氛围和故事感的影响。

1.0.2.2基础期基本功
  • 大量钢笔画速写(生活场景、人物动态、静物)→ 训练手眼协调、造型能力、细节观察。
  • 摄影练习(单幅叙事、分析大师作品)→ 训练构图思维、瞬间捕捉、光影理解。
  • 学习基础构图法则、视觉元素原理、图形设计基础。
1.0.2.3每日任务

随身携带手机/相机,主动寻找并拍摄1-3张“有故事感”的照片。主题不限,但要求:单幅画面能引发观者猜想“发生了什么?”或“他/她/它在想什么?”

分析: 每晚回顾照片,问自己:

  • 这张照片哪里体现了故事感?(人物表情/动作?物体状态?光影氛围?特殊组合?)
  • 它可能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编一个微小说)
  • 构图(主体位置、引导线、留白)如何服务于这个“故事感”?
  • 每天/每周分析1-2幅优秀的纪实摄影、电影海报、经典叙事性绘画(如爱德华·霍珀)。重点看:主体如何突出?环境如何烘托?瞬间如何抓取?情绪如何营造? 用文字或草图笔记你的发现。

1.1构图

1.1.1构图是什么

构图是摄影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涉及到如何在画面中安排和组织各种元素,以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和表达特定的主题或情感。

构图黄金公式
功能性构图 = 网格系统 + 视觉动线
叙事性构图 = 焦点链 + 情绪留白

1.1.2构图的作用

  1. 引导观众视线:

• 通过构图,可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的视线按照创作者的意图在画面中移动。例如,使用引导线(如道路、河流、人物的视线等)可以将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的重点。

  1. 表达主题和情感:

• 构图可以帮助突出画面的主题,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意图。例如,对称构图可以传达稳定和和谐的感觉,而不对称构图可以传达动感和紧张感。

  1. 营造空间感和深度:

• 通过透视、层次、重叠等构图手法,可以在二维平面上营造出三维空间感和深度,使画面更加真实和立体。

  1. 平衡画面:

• 构图可以实现画面的视觉平衡,避免画面显得过于拥挤或空旷。通过合理安排元素的位置和大小,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稳定和舒适。

1.1.3构图组成

  • :画面中的兴趣点,可以是人物、花朵、建筑等,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画面更具焦点。
  • 线:包括直线、曲线、折线等,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加画面的动感和方向感,如河流的曲线、建筑物的直线。
  • :大面积的色块或形状,如天空、水面、草原等,可以营造画面的整体氛围和基调。
  • 形状:不同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等)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圆形给人柔和、完整的感觉,三角形则显得稳定、庄重。
  • 色彩:色彩的搭配和对比可以影响画面的情绪和主题,如暖色调给人温暖、活力的感觉,冷色调则显得宁静、冷峻。
  • 明暗:明暗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突出主体,营造氛围,如强烈的光影对比可以增加画面的戏剧性。

1.1.4构图元素

  1. 主体:

• 主体是画面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内容。构图时需要突出主体,使其在画面中占据合适的位置和比例。

  1. 陪体:

• 陪体是辅助主体的元素,用于衬托主体,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深度。陪体可以是人物、景物、道具等。

  1. 前景:

• 前景是画面中最靠近观众的部分,可以用来增加画面的深度感和层次感,也可以作为引导线引导观众的视线。

  1. 背景:

• 背景是画面中最远离观众的部分,用于衬托主体,营造氛围和环境。背景可以是简单的颜色、图案,也可以是复杂的场景。

  1. 空间:

• 空间是指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通过合理安排空间,可以使画面更加自然和舒适,避免过于拥挤或空旷。
透视的学习内容及与构图的结合

1.1.5构图基本法则

除了黄金分割,还有许多其他常见的构图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组织画面元素,引导观众的视线,并传达特定的情感或主题。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构图方法:

1.三分法(九宫格构图)

• 定义:将画面水平和垂直方向各分为三等份,形成九宫格。画面的主体或重要元素可以放在四个交叉点或沿着分割线上。

• 优点:这种构图方式简单易用,能够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稳定,同时避免了过于对称的呆板感。

• 应用:适用于风景、建筑、人物等多种题材,是摄影和绘画中常用的构图方法。

2.对称构图

• 定义:画面的左右或上下部分在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基本相同。

• 优点:传达稳定、和谐、庄严的感觉,适合表现建筑、风景等具有对称性的场景。

• 应用:常用于拍摄建筑物、雕塑等具有明显对称性的对象。

3.框架构图

• 定义:通过前景元素构建一个“框架”,将主体置于其中。

• 优点:增强画面的深度感和层次感,同时引导观众的视线进入画面的核心部分。

• 应用:在风景摄影中,可以利用树枝、门窗等作为前景框架。

4.引导线构图

• 定义:使用画面中的线条(如道路、河流、栏杆等)引导观众的视线。

• 优点:使画面更具方向性和引导性,增强视觉效果。

• 应用:常用于风景摄影,引导观众的视线向画面深处延伸。

5.三角形构图

• 定义:将画面的元素组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

• 优点:具有稳定感,同时又能引导观众的视线。

• 应用:适用于人物群像或需要表现稳定感的场景。

6.S形构图

• 定义:画面的元素沿着S形曲线展开。

• 优点:富有动感和韵律感,增强画面的流动感。

• 应用:常用于表现河流、道路、人物动态等场景。

7.填充构图

• 定义:画面被主体完全填满,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

• 优点:突出主体的细节和质感。

• 应用:常用于特写镜头。

8.留白构图

• 定义:在画面中故意留下空白区域。

• 优点:突出主体,传达宁静、简洁的感觉。

• 应用:在东方绘画和现代设计中非常常见。

9.对角线构图

• 定义:将主体或重要元素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

• 优点:增强画面的动态感和活力。

• 应用:适用于需要表现动感的场景。

10.黄金螺旋构图

• 定义:基于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线,将主体放在螺旋线的起点或关键位置。

• 优点:使画面更具视觉吸引力和自然美感。

• 应用:常用于需要引导观众视线的场景。

1.1.6构图的注意事项

  1. 避免过于复杂:

• 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简洁性,避免过于复杂和混乱。过多的元素会使画面显得杂乱无章,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1. 保持平衡:

• 画面需要保持视觉平衡,避免一侧过重或过轻。通过合理安排元素的位置和大小,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稳定。

  1. 突出主体:

• 主体是画面的核心,需要通过构图手法突出其重要性。可以通过大小、位置、色彩等方式使主体更加突出。

  1. 考虑观众的心理:

• 构图时要考虑观众的心理反应,不同的构图方式会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例如,对称构图传达稳定感,不对称构图传达动感。

1.2透视

透视是绘画和设计中用来表现三维空间的重要技术,主要通过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人眼看到的视觉效果来实现。以下是学习透视的理论内容:

1.2.1透视的基本原理

• 近大远小:物体离观察者越近,看起来越大;离观察者越远,看起来越小。

• 近宽远窄:物体的宽度也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变窄。

• 近实远虚: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模糊,颜色更淡。

1.2.2透视的类型

•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当物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时,所有平行线会汇聚到一个消失点(灭点)。这种透视适用于表现正面视角的场景,如正面的建筑或房间。

•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当物体的两个面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会产生两个消失点。这种透视是最常用的,适用于表现侧面视角的场景,如街道、建筑物的侧面等。

• 三点透视:当物体的三个面都与画面不平行时,会产生三个消失点。这种透视适用于表现高层建筑、俯瞰或仰视的场景。

1.2.3透视的术语

• 视点(SP):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 地平线(HL):与观察者眼睛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 消失点(VP):平行线在远处汇聚的点。

• 基线(GL):地面与画面的交线。

1.2.4透视的应用

• 建筑和室内设计:通过透视可以准确表现建筑的结构和空间关系。

• 风景画:利用透视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

• 人物绘画:通过透视表现人物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动态。

1.3景深

1.3.1景深的作用

1.3.2景深的种类

1.3.2.1浅景深

当希望画面中主体突出明显时就可以用上浅景深,通常叫作微距拍摄,可以用来拍摄花卉、昆虫或者是人物。抑或想要营造一种梦幻的效果时也可以用上浅景深。

1.3.2.2大景深

当希望画面中所有的内容都清晰显示时就用大景深。

1.3.3景深控制

摄影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对景深的控制,景深效果对照片的构图影响非常明显。

扩大景深,使所有被摄体在画面上都清晰可见。缩小景深,清晰地表现主要的物体,让次要的物体虚化隐去。

1.4景别

1.4.1景别的作用

1.4.2 景别的种类

1.4.2.1远景
  • 定义:远景是指画面中包含非常广阔的场景,通常用于展示自然风光、城市全景、大型活动等宏大的场景。
  • 特点:远景能够营造出一种宏观的视角,使观众感受到场景的壮丽和宏大。画面中主体相对较小,重点在于环境的整体氛围。
  • 适用场景:适用于拍摄山脉、海洋、城市天际线、大型集会等需要表现广阔空间的题材。
1.4.2.2全景
  • 定义:全景是指画面中包含整个场景或主体的全貌,从前景到背景都能完整地呈现在画面中。
  • 特点:全景能够全面展示场景的广阔性、整体性和空间感,让观众对整个场景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 适用场景:常用于风景摄影、建筑摄影、大型活动拍摄等需要展现宏大场景的题材。
  • 注意构图的平衡和画面的简洁。
1.4.2.3中全景
  • 定义:中全景是指画面中包含主体的大部分和部分周围环境,通常以人体的腰部或膝盖以上为范围。
  • 特点:中全景既能展示主体的全貌,又能体现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和空间感。
  • 适用场景:适用于拍摄人物活动、事件场景等,能够较好地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 可以利用引导线或前景元素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1.4.2.4中景
  • 定义:中景是指画面中包含主体及其周围部分环境的景别,通常以人体的膝盖以上为标准。
  • 特点:中景能够展示主体的动作和表情,同时体现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和空间感。
  • 适用场景:适用于拍摄人物活动、对话交流等场景,能展现人物动作和部分环境。
  • 可以利用前景元素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1.4.2.5近景
  • 定义:近景是指画面中主体占据较大比例,通常以人体胸部以上为范围的景别。
  • 特点:近景能够突出主体的细节、表情和情感,使观众更关注主体的内心世界和细微动作。
  • 适用场景:常用于人物肖像、访谈、情感表达等需要突出主体的场合。
  • 注重对主体的刻画和细节的表现。
1.2.4.6特写
  • 定义:特写是指画面中主体的局部被放大,占据整个画面,以突出主体的某个细节或特征。
  • 特点:特写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强调主体的某个特定部分或情感瞬间。
  • 适用场景:适用于拍摄人物的面部表情、手部动作,以及物体的细节特征等,常用于广告、艺术摄影等领域。
  • 需要精确对焦以确保主体细节清晰。
1.2.4.7大特写
  • 定义:大特写是指极端放大主体的某个细节,突出其质感和特征,几乎占据整个画面。
  • 特点:大特写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强调主体的某个特定部分或情感瞬间。
  • 适用场景:常用于艺术摄影、广告摄影、微距摄影等需要突出细节的场合。
  • 需要精确对焦以确保主体细节清晰。

二、观察,认识,理解

艺术史、作品鉴赏、符号学、色彩心理学、艺术哲学、文化与象征

2.0解释:为什么要学习画面文化与象征

2.0.1历史的作用

2.0.2本阶段大纲和目标

核心目标: 提升观察精度,掌握基础描绘工具(钢笔画),初步建立“视觉符号库”和“文化联想库”。

2.0.2.1钢笔画基础

控笔与质感: 大量练习线条(直线、曲线、长线、短线、排线)、点画。重点练习用不同线条表现不同质感(木纹、布料、金属、玻璃、植物)。

静物写生: 从简单几何体过渡到复杂静物组合。目标:准确捕捉结构、比例、透视、光影(用排线表现明暗)。

场景速写: 在户外或室内,用钢笔快速捕捉有生活气息的小场景(咖啡馆一角、书架、厨房台面、街边小摊)。重在整体氛围和关键细节,不求面面俱到。

2.0.2.2文化符号积累

定向输入: 根据你选择的“主题发散”方向,针对性阅读相关地理、民俗、历史、神话的科普文章、纪录片、图片资料。做视觉笔记(画下关键符号!)。

建立“符号速查本”: 按类别(自然、动物、植物、人造物、颜色、数字等)或文化区域,整理你学到的符号及其常见含义(用钢笔画小图标+关键词)。

“概念具象化”练习

输入: 抽象概念(如:自由、束缚、时间流逝、记忆、希望、绝望、嫉妒、成长)。

输出: 用具体的、可画的物体或场景来表达这个概念。避免直白(如自由=鸟)。思考更深层、更个人化、更有冲击力的联系(自由=被剪断的线团?束缚=被植物根系缠绕的脚踝?时间流逝=沙漏里流出的不是沙而是老照片?)。

“属性嫁接/扭曲”练习

选一个普通物体(如:椅子、苹果、钟表、钥匙)。

改变它的一个关键物理属性(材料、功能、状态、大小、重力影响)或赋予它一个矛盾的情感属性(如:温暖的冰、悲伤的气球、愤怒的枕头)。

思考这个改变暗示了什么故事或情感?(如:融化的金属椅子 - 暗示高温、压力、不稳定?长出藤蔓和花朵的破旧椅子 - 废弃与新生的结合?)

“情境悖论”练习

将两个看似矛盾或不相关的元素/情境强行组合,并寻找合理的叙事解释或强烈的情绪冲击。

  • 例:图书馆 + 深海潜水;废弃工厂 + 芭蕾舞者;雨伞 + 沙漠;微笑 + 破碎的镜子。
  • 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了什么?结果会如何?这表达了什么?

文字转译图像练习

找一段富有画面感的小说、诗歌、歌词段落。

不要画文字直接描述的场景,而是画出这段文字在你心中唤起的核心情感、隐喻意象或象征性画面

建立“视觉词典”: 随身携带小本子或手机备忘录,随时记录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有趣意象、符号、光影效果、人物动态组合。这些都是你未来创作的宝贵素材库。

2.0.2.3每日任务

基于你的摄影作品或日常观察,进行简单快速的视觉笔记(非精细绘画)。例如:

主题: “等待” + 地点(车站长椅、医院走廊、咖啡店窗边) → 快速勾勒不同场景下“等待”的人物动态、环境特征(用简笔画、火柴人+简单场景元素即可)。

主题: “光” + 情绪(温暖的台灯、刺眼的霓虹、孤独的路灯) → 用简单的线条和明暗块面记录光影氛围和你的情绪联想。

目标: 建立“故事感元素”与“视觉联想”的快速链接,积累素材库。重在思考和记录,不在画技。

2.0.2.4“主题发散系列画” - 初级

记录灵感。

深化期融入想象力与叙事:

坚持速写与摄影,更有意识地运用构图法则服务于叙事主题

系统进行想象力训练(概念具象化、属性嫁接、情境悖论)。

开始将想象力成果用钢笔画表达。

学习色彩基础理论,尝试在速写中加入有限色彩或单色练习。

开始“符号解构”与“文化象征”研究,做笔记和视觉记录。

练习“角色表演”和肢体语言速写。

2.1艺术史

2.2作品鉴赏

2.3符号学

2.4色彩心理学

2.5艺术哲学

2.6文化与象征

三、练习,刻画,表达

素描、线条、解剖、速写、透视、纹理、质感表现、写生、默写、角色/场景/服装/生物设计、传统绘画材料、数字软件操作、3D辅助工具等

3.0解释:为什么表达线条、纹理、质感表现等写生选用钢笔画

钢笔画(尤其是针管笔、蘸水笔)强迫关注线条质量、疏密节奏、明暗对比(通过排线)、造型的精确性和概括力。它训练“做减法”,用有限的工具清晰地表达结构和细节,这对于叙事插画中清晰传达信息至关重要。它能让画的东西“像”且“有力度”。非常适合作为入门和基础训练工具。 它相对简单(工具少)、成本低、便于携带、效果直接。专注于线条和黑白灰,能让你更纯粹地练习构图和造型。

3.0.1钢笔画与素描基础引入

目的: 强化形体、结构、空间感的理解,为更复杂场景和角色打基础。

练习: 几何石膏、静物(理解块面)、简单人物动态速写(抓大形和动态线)。不必追求长期素描,侧重理解结构和空间关系。

学习重点: 构图服务于叙事的策略、视角与景别的叙事效果、符号的选择与组合叙事、从写生到原创的转换、素描基础支撑形体。

3.0.2本阶段大纲和目标

核心目标: 将观察、技能、符号知识整合,进行有明确叙事意图的原创创作,开始探索构图和视角的叙事力量。

3.0.2.1质感尝试练习

钢笔画为主+有限色彩/质感练习

此阶段钢笔画技能应能支撑较细致的刻画。可在局部尝试添加单色或用不同肌理纸表现质感。

3.0.2.2构图专项训练

同一场景,多种构图: 选一个简单场景(如一个人坐在窗前),用钢笔画小稿(拇指草图)尝试至少5种构图(中心构图、三分法、框架构图、极简留白、倾斜视角等),体会不同构图带来的叙事重点和情绪变化

镜头语言实践: 在“主题系列画”创作中,有意识选择特定景别(特写茶杯的裂痕?中景看人物姿态?)和视角(仰视表现压迫?俯视表现渺小?)来强化叙事。

构图设计

  • 视角: 平视?略带俯视(展现桌面细节)?
  • 景别: 中景(聚焦桌面和手部)?还是带一点环境(如文人背后的书架一角)?
  • 布局: 主体(茶杯组合)的位置?陪衬物(竹简/蛋糕/西红柿)如何摆放能引导视线并暗示关系?留白区域在哪?有何作用?
3.0.2.3如何用于叙事训练
  • 速写本不离身: 随时随地画生活场景、人物动态、建筑细节、静物组合。重点捕捉“故事性瞬间”(等车的人、交谈的友人、市场的一角)。
  • 场景构图小稿: 用钢笔快速勾勒不同构图方案(拇指草图),只关注布局、主体位置、视觉引导,不追求细节。
  • “黑白电影”练习: 找经典黑白电影的截图或有强烈光影的剧照,用钢笔画临摹,重点分析光影如何塑造形体、营造氛围和引导视线
  • 结合想象力: 用钢笔画出你想象力训练中产生的那些隐喻意象。钢笔画特有的力度和质感能为这些意象增添表现力。
3.0.2.4原创入门

举例:

“下午茶” + 身份/时代。

目标: 单幅画面清晰传达“这是谁的下午茶?”以及“透露了主人什么信息/状态?”

方法:

构思: 明确你想表达的三种身份/状态(文人、西方小姐、普通人家)。

符号选择: 精心挑选最具代表性、能形成对比的符号(竹简 vs 古典茶杯;精致蛋糕+玻璃杯 vs 塑料杯+小西红柿;掉漆桌子)。

3.0.2.5“主题发散系列画” - 进阶

符号联想:主题更具体,融入文化/符号学习:

举例:

“雨” + 地域/情感:

  • 江南梅雨:钢笔画 - 青瓦白墙、朦胧远山、打着油纸伞的模糊背影、湿漉漉的石板路。符号: 油纸伞、白墙黛瓦、青苔、氤氲水汽。
  • 海上暴风雨:钢笔画 - 翻滚的巨浪、低垂的乌云、颠簸的小船(或象征海燕的飞掠剪影)。符号: 巨浪、乌云、孤舟、海燕(简化轮廓)。
  • 都市夜雨:钢笔画 - 霓虹灯在水洼中的倒影、匆匆行人的雨伞、湿漉漉的玻璃幕墙。符号: 霓虹、倒影、匆忙的剪影。

“书” + 性格/命运:

  • 学者:堆满笔记的旧书、磨损的书脊、老花镜。符号: 笔记、磨损、眼镜。
  • 冒险家:摊开的泛黄地图、指南针、压在书页里的干树叶/羽毛。符号: 地图、指南针、异域标本。
  • 被遗忘的书:布满灰尘、书页卷曲、角落有蛛网/鼠洞。符号: 灰尘、破损、虫蛀、蛛网。

方法:

先研究: 选定主题后,快速查阅相关文化背景、典型意象、象征物。

再构思: 为每个联想方向构思一个具体的、可画的场景或物体组合。

钢笔画表现: 用第二阶段的钢笔画技能,完成5张该主题下的系列小画(尺寸可小,如A5),清晰表达核心符号和氛围

3.1多维度练分类习

一、线条维度
学习目标 推荐领域 深度强化方向
线条透视 工程制图 - 三视图投影逻辑 - 曲面拓扑分析
线条表现力 黑白漫画+速写+概念艺术线稿 - 情绪化笔触节奏 - 负形轮廓提炼 速写练生物动态线(《伯里曼人体结构》)
二、构图维度
学习目标 推荐领域 不可替代价值
功能性设计感构图 平面设计+卡牌设计+UI设计 信息密度管理 - 卡牌:元素层级压缩 - UI:费茨定律应用
故事性叙事性构图 影视分镜+漫画分镜+摄影作品 时空叙事技巧 - 分镜:视线引导轴 - 摄影:决定性瞬间
三、色彩维度
学习目标 推荐领域 核心技术/理论
技术性色彩 摄影后期 - 色轮校准 - 通道混合器应用
叙事性色彩 色彩心理学+影视美术+游戏原画 - 色彩符号学 - 环境光叙事 影视美术依赖 色彩心理学的文化编码
游戏原画需掌握 摄影后期中的LUT调色

四、内容,题材,风格

世界观构建、概念设计、情感表达、隐喻设计、跨学科灵感、插画/漫画/游戏原画技能、版权意识、风格实验、行业案例研究

4.0分类讨论:如何选用主题

4.0.1

4.0.2本阶段大纲

这是让作品超越表面好看,拥有文化厚度、引发深度共鸣、精准传递复杂信息的关键。理解符号的普遍性和文化特异性,能更有效运用视觉语言。

4.0.2.1原创内容铺垫

书籍: 《视觉符号学基础》(入门读物),《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W.J.T. Mitchell),《符号学原理》(罗兰·巴特)— 这些可能有些学术,但核心思想很重要。也可以找一些面向设计师/插画师的视觉传达、符号象征类书籍。

图形设计原理: 学习点、线、面、色彩、肌理、空间、平衡、对比、节奏等基本视觉元素和原则。这些是构建画面和叙事的基础语法。推荐《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Robin Williams)。

广泛阅读: 不同文化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艺术。了解常见的象征物(动物🐍、植物🌹、颜色🎨、数字、自然现象)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如:龙在东西方的差异,乌鸦的吉凶寓意,白色在婚礼与葬礼的不同)。

艺术史: 学习不同时期、流派艺术大师如何处理叙事、运用象征(如:文艺复兴宗教画、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

电影分析: 电影是动态的叙事艺术,分析其镜头语言、色彩运用、道具象征(麦高芬)、场景设计如何服务于故事。

“符号解构”练习

选择一个常见符号(心形、钥匙、阶梯、面具),研究它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含义,尝试画出它在不同叙事场景中可能代表的不同东西(钥匙可以是希望、禁锢、秘密、权力)。

“文化转译”练习

取一个西方童话/故事,尝试用东方的视觉符号和审美重新构思画面(反之亦然)。思考如何保留核心叙事但转换视觉语言。

“角色表演”与“肢体语言”

叙事插画中,角色是故事的载体。他们的表情、姿势、动态、互动方式是传达情节和情绪的核心。需要专门练习:

  • 大量人物动态速写(捕捉各种情绪和动作)。
  • 研究微表情和肢体语言心理学。
  • 设计角色时,思考其性格如何通过外在形象和动作体现。

创作中刻意运用

在构思自己的叙事插画时,有意识地思考:这个物体/颜色/构图除了本身功能,还能象征什么?它能否承载更深层的含义?是否符合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

“镜头”语言与视角

  • 景别: 特写(强调情感、细节)、中景(人物关系、动作)、全景/远景(环境、氛围、规模感)。不同景别传递的信息量和重点不同。
  • 视角: 平视、俯视(渺小、弱势、全局)、仰视(高大、压迫、敬畏)、倾斜视角(不稳定、紧张)。视角选择能极大影响观众对角色和事件的感受。
  • 有意识地练习用不同景别和视角去表现同一个场景,体会叙事效果的差异。
4.0.2.2色彩叙事练习

虽然从钢笔画入门很好,但最终色彩是强大的叙事工具。在黑白灰基础扎实后,要系统学习色彩理论(色相、明度、饱和度、冷暖、对比、调和),理解色彩心理学(不同色彩引发的普遍情绪联想),以及色彩如何建立氛围、象征、区分时空或心理状态。电影美术、经典绘画的色彩运用是极好的学习对象。

4.0.2.3连续性叙事

虽然单幅叙事是核心,但有时也需要多幅画面讲述一个序列(如绘本、漫画分格、故事板)。练习如何在单幅内暗示时间流逝/前因后果,以及如何设计多幅画面的节奏、连贯性和视觉焦点转移

“讲故事”的终极练习 - 创作完整作品:

  • 定期给自己设定主题或小故事(原创、改编、命题均可)。
  • 完整走一遍流程:构思故事核心 -> 提炼关键帧(哪一幅最能代表这个故事?)-> 草图探索构图/视角/角色 -> 深入刻画(线条、明暗/色彩)-> 审视是否准确传达叙事意图。
  • 这是检验你所有训练成果的终极方式。
4.0.2.4创作整合输出

持续所有输入性练习(速写、摄影、观察、理论学习)。

定期进行完整创作: 构思小故事 -> 提炼关键帧 -> 深入创作(尝试不同媒介,不局限于钢笔)。

刻意运用所学: 在创作中有目的地应用构图、色彩、符号象征、角色表演、镜头语言。

寻求反馈: 分享你的作品和创作思路,向同行或目标观众寻求反馈,看你的叙事意图是否被准确理解。

深入研究特定文化/主题: 选择感兴趣的方向深挖其视觉符号和叙事传统。

4.0.2.5“主题系列画” - 世界观构建

举例:

“魔法师书房” + 状态/历史。

目标: 单幅画面不仅要展现环境,更要通过细节讲述主人的性格、经历、甚至时代的变迁(如废弃书房)。

挑战:

复杂场景与透视: 书房涉及书架、桌椅、门窗等,需扎实的多点透视能力。大量画建筑速写和室内场景速写打基础。

细节叙事: 每一处细节都是线索!

  • 勤恳整洁:书本按颜色/大小分类?笔记工整?魔药瓶标签清晰?羽毛笔插在笔座?地面一尘不染?光线明亮有序?
  • 混乱不羁:书本乱堆/摊开/甚至当杯垫?涂鸦的草稿纸满地?奇怪的实验装置冒烟?吃剩的食物?光线来源复杂(烛台、魔法球、窗外月光混杂)?
  • 废弃遗迹:厚厚的灰尘?破损的书页/家具?蛛网?小动物(鸟窝、老鼠洞、藤蔓侵入)?褪色的魔法阵?散落失效的魔法物品?昏暗/诡异的光线(一缕夕阳照在灰尘上)?

色彩叙事

色彩方案: 为每种书房设定主色调和辅助色调(整洁:偏冷/中性,明亮;混乱:暖色+撞色,光影对比强;废弃:低饱和度灰调,点缀腐朽绿/锈迹红)。

色彩象征: 利用色彩心理学(整洁用蓝/白显理性;混乱用红/黄显活跃/危险;废弃用棕/灰显衰败)。

光影氛围: 色彩结合光影(整洁的均匀光照,混乱的局部强光与阴影,废弃的微弱光源/神秘光)营造截然不同的氛围。

钢笔画精研:

极致细节: 在关键部位(如魔法书的纹路、实验仪器的结构、灰尘的堆积感)进行深入刻画,展现钢笔画的精细表现力。

综合技法: 结合点绘、排线、涂黑、留白等多种技法表现丰富质感(金属、皮革、纸张、木头、灰尘、魔法光效)。

色彩学系统学习与应用

理论: 深入学习色环、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调和(类似色、邻近色、三角色等)、色彩心理学、色彩的文化象征。

色彩小稿: 为每个书房创作先画多个色彩小稿,试验不同配色方案的叙事效果。

局部上色/综合媒介: 可在钢笔稿基础上,使用水彩、彩铅、马克笔、数字上色等进行色彩渲染。重点思考色彩如何强化你设定的叙事和氛围。

想象力深化

在“书房”系列中,融入更多你第二阶段训练的“概念具象化”和“属性嫁接”:比如整洁书房里一本会自动整理的书?混乱书房里一个会偷喝魔药的茶杯?废弃书房里一株靠残留魔力发光的蘑菇?

学习重点: 复杂空间透视、细节的叙事性设计、色彩理论与叙事性配色的深度结合、钢笔与色彩的融合技巧、完整世界观的视觉化呈现。

参考内容

全网最全绘画优秀书籍推荐(含PDF资源分享)

【Artists’ Master Series Color & Light】

附录

附录:动画、美术、动漫相关专业的完整学习科目清单

专业名称 课表
动画专业(含3个方向) 专业基础课(必修) 动画概论
美术基础(素描、速写、色彩)
造型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Photoshop/SAI)
视听语言
剧本创作
影视声音艺术
中外动画史
方向核心课
(1)动画艺术方向(二维/实验动画)
原画设计
动画运动规律
分镜头脚本设计
二维动画创作(Animate/TVPaint)
实验动画技法
动画导演
短片创作(必修实践)
方向核心课
(2)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
三维建模(Maya/ZBrush)
角色绑定与动画
动力学与特效(Houdini)
影视合成技术(Nuke)
渲染技术(Arnold/Redshift)
虚拟制片流程
三维动画短片创作(必修实践)
方向核心课
(3)漫画与插画方向
漫画分镜设计
故事漫画创作
绘本设计
角色与场景设定
数字绘画(Procreate/PS)
插画技法(水彩/板绘)
漫画IP开发与运营
技术支撑课(必修) 影视剪辑(Premiere/DaVinci)
动画制片管理
数字绘画进阶
动画软件专题(如UE5引擎基础)
选修课(示例) 动画表演
实验影像创作
游戏美术设计
AIGC艺术应用
动画音乐音效设计
儿童动画创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网络视频/交互方向) 核心科目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交互设计原理
动态图形设计(After Effects)
网络视频创作
虚拟现实艺术(Unity/Unreal)
网页动效设计(HTML5/CSS3)
用户界面设计(Figma)
数据可视化
数字短片导演
新媒体装置艺术
技术课 编程基础(Python/C#)
传感器技术
物理交互开发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影视美术/特效方向) 核心科目 影视美术概论
场景设计(手绘+数字)
影视概念设计
特效化妆
影视模型制作
数字绘景(Matte Painting)
影视照明技术
影视服装设计
虚拟场景搭建(Unreal Engine)
影视特效合成(Nuke)
影视制片美术管理
实践课 影视剧组美术实习
毕业大戏美术设计
美术类相关课程(绘画/设计基础) 必修基础 素描静物/人物
色彩构成
速写与动态捕捉
透视与解剖学
平面构成
进阶选修 油画技法
水墨动画创作
版画制作
雕塑与三维造型
数字艺术拼贴
研究生阶段核心课程(示例) 动画艺术学硕 动画理论前沿
实验动画创作研究
动画产业与政策
数字艺术专硕 跨媒体叙事设计
虚拟人技术应用
沉浸式空间设计
数字艺术策展

附录:动画/美术/动漫专业科目分类表

分类 科目
1. 理论素养 动画概论
中外动画史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影视美术概论
动画产业与政策(研)
动画理论前沿(研)
2. 技术基础 美术基础(素描/速写/色彩)
造型设计
透视与解剖学
动画原理与运动规律
动力学与特效(Houdini基础)
编程基础(Python/C#)
传感器技术
3. 视觉语言 视听语言
分镜头脚本设计
影视概念设计
动态图形设计(AE)
色彩构成
平面构成
影视照明技术
4. 专项设计 动画方向:原画设计、角色绑定、三维建模
漫画方向:角色设定、故事漫画创作、绘本设计
影视美术:场景设计、特效化妆、影视服装设计
交互方向: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可视化、物理交互开发
5. 工具与媒介 数字图像处理(PS/SAI)
二维动画软件(Animate/TVPaint)
三维软件(Maya/ZBrush/Blender)
合成软件(Nuke/DaVinci)
引擎工具(Unreal/Unity)
数字绘画工具(Procreate/数位板)
AIGC工具应用(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6. 创作思维 剧本创作
动画导演
实验动画技法
跨媒体叙事设计(研)
漫画IP开发
新媒体装置艺术
短片创作(全流程实践)
7. 行业与商业 动画制片管理
影视制片美术管理
漫画IP运营
虚拟制片流程
动画市场分析(选修)
数字艺术策展(研)
8. 练习与进阶 基础训练:速写与动态捕捉、数字绘画进阶
专项训练:原画临摹、三维角色动画练习
项目实战: 动画创作工坊(工作室制)
毕业设计(动画短片/漫画连载/交互作品)
影视剧组实习
高阶研究: 虚拟人技术应用(研) 沉浸式空间设计(研)

附录:Krenz绘画教室的三门核心课程学习重点

透视、构成、色彩。是系统提升绘画基础的专业训练体系,以下基于课程官方内容及学员实践反馈,综合整理各课程的核心学习目标、知识点与训练重点:


一、透视课

核心目标:掌握空间逻辑与物体结构的精准表达,解决“形不准”“透视错误”问题。

核心知识点与训练内容

  1. 透视原理与计算
    • 单点/两点/三点透视的应用场景区分
    • 俯仰角透视压缩规律(如22.5°、45°、67.5°的收缩比例)
    • 焦距对透视的影响(广角vs望远镜头的收缩差异)
    • 透视网格搭建与“上帝视角”取景法
  2. 结构拆解与组合
    • 几何体(方块、圆柱)作为基础单元的组合逻辑
    • 三视图转换技巧(正/侧/顶视图的空间对应关系)
    • 复杂物件(如家具、机械)的透视拼接(如“N字法”“倍增法”)
  3. 实战应用
    • 场景与人物透视融合(如角色与地板的接触点计算)
    • 自由物体(如旋转酒瓶、曲面家具)的透视适配

典型作业

  • L1~L7:分阶段练习(室内空间、旋转物件、景深控制)
  • L8结课作业:原创场景+人物整合,需提交三视图及成稿

二、构成课

核心目标:强化画面叙事力与视觉引导,解决“构图平淡”“重点模糊”问题。

核心知识点与训练内容

  1. 动态与节奏设计
    • 动态线(CSI线条)引导视线路径
    • 剪影形状的负空间平衡(正负形互动)
    • 视觉焦点层级控制(主/次元素明度与纯度对比)
  2. 构图法则
    • 经典构图模型(三角、黄金螺旋、穆夏式装饰框架)
    • 元素“信息量”规划(繁简区域交替避免杂乱)
    • 抽象几何归纳(将复杂场景简化为点线面组合)
  3. 画面情绪表达
    • 动态姿势的张力设计(如“预备动作-爆发动作”序列)
    • 留白与呼吸感的控制

课程特色

  • 作业量相对较少但需深度思考,侧重分析大师作品构图逻辑
  • 强调“炼金术思维”:参考→拆解→重组→创新

三、色彩课

核心目标:驾驭光影逻辑与色彩情绪,解决“颜色脏”“氛围弱”问题。

核心知识点与训练内容

  1. 科学化色彩系统
    • 环境光影响模型(如天光/暖光源的叠加逻辑)
    • 固有色与光照的分离处理(避免颜色“糊掉”)
    • 闭塞(Occlusion)与漫反射的精准刻画
  2. 实用技法
    • 渐变映射(Gradient Map)快速统一色调
    • 高饱和色块的视觉平衡技巧(如降明度保纯度)
    • 颗粒质感笔刷营造色彩微妙变化
  3. 氛围营造
    • 光影形状设计(如窗影、点光源的戏剧性效果)
    • 情绪色调选择(冷寂vs温暖、压抑vs通透)

学员痛点突破

  • 暗部色彩丰富性训练(避免灰暗死黑)
  • 从“色稿随意”到“可控色彩规划”的转型

附录:西哥特——绘画技能树

【西哥特老师的“烧砖理论”学习顺序:人体透视基础、画面内容设计、全局色调控制、细化渲染提升】

人体透视基础

  • 几何体绘制(线条流畅、型准、透视比例不崩坏)

  • 体块朝向控制力(几何体块多角度)

  • 图形意识(初级)(抽象构成化、归纳)

  • 视觉引导框架线(单体)(简易图形与直线穿插,DPR)

  • 人体体块特征(素体)(迈克尔汉普顿)

  • 多角度人体站姿(建立标准人体转角度)

  • 人物动作转角度(日常)

  • 人物动作(张力:肢体夸张、战斗、运动等)转角度

画面内容设计

  • 主题内容

    表演:视角、镜头、构想(导演/编剧)

    叙事:故事中的某一帧、情节性

  • 找参考能力(对参考进行甄别和判断)

  • 良好画面方案的积累(视觉经验)

  • 视觉引导线(全画面、插图的规划(视觉中、趋势、引导等)

  • 图形意识(高级,图形+透视融合,图形美观优先、个人审美)

  • 造形设计(人物造型、服装武器等)

  • 画面镜头视角(常规)

  • 画面镜头视角(出彩、强镜头)

全局色调控制

  • 纯黑白效果(二分光影、黑白两色)

  • 黑白灰布控(三分调子)

  • 多阶灰度布控(黑白灰+深浅灰、极深、极亮)

  • 结构想象力(支撑画出准确的形状、刻画体积)

  • 形状经验(调子)(色块形状归纳、疏密节奏、造型特征)

  • 明暗交接线(精致)

  • 触控制(笔触技法,通过笔触形状+走势,暗示信息量)

  • 灰彩转化(转化对应明度的色彩)

  • 色彩风格定位(产生自己的审美偏好,多积累)

细化渲染提升

  • 体积塑造

  • 质感渲染(基础)(区分镜面反射、漫反射,区分粗糙-光洁的材质序列、区分金属布料皮革)

  • 质感渲染(逼真)

  • 细节刻画(完成度)(最大限度深入最小细节单位)(素描静物写生等)

  • 丰富小调子(不影响母层级的前提下,深入细节的子层级关系)

  • 细腻的色彩(微妙颜色变化、藏色,微妙小色彩变化配合小调子的素描关系)

  • 技法娴熟度(有限的笔法就能达到效果、利用笔刷的随机性)

  • 内容真实度(给观众的真实感,准确地传递信息)

附录:曼奇立德绘画课程体系

曼奇立德绘画课程体系的综合梳理,结合其官方招生简章、学员反馈及课程升级信息,分为基础班、研修班、特色专题课包三大模块,并附核心课程内容与教学特色:


一、基础班课程体系(面向美术功底薄弱者)

核心课程内容

  1. 人体结构基础
    • 动态与比例:360°人体透视、动态线捕捉(CSI线条应用)
    • 肌肉与骨骼:解剖学简化逻辑、关节运动规律(如肩胛-手臂联动)
    • 线稿进阶:轮廓信息强化、体积感表现(73老师线稿课重点)1
  2. 色彩与光影
    • 商业色彩系统:RGB取色法、渐变映射统一色调
    • 环境光影响:天光/暖光源叠加逻辑、闭塞区处理
    • 材质刻画:金属/布料/皮肤的质感差异化表现
  3. 设计入门
    • 元素拆解重组:文化符号提取(如东方纹样×科幻机械)
    • 剪影设计:负空间平衡、视觉焦点层级控制

二、研修班课程体系(需提交原创作品审核)

专项深化方向

  1. 角色设计(73老师主讲)
    • 文化叙事设计:从民俗考据到幻想生物转化(如“蒸汽朋克神社巫女”)
    • 日系风格专精:二次元结构简化、动态张力表现
  2. 场景概念设计
    • 空间建构:透视网格快速搭建、广角畸变控制1
    • 氛围渲染:光影形状设计(窗影/雾霭)、色彩情绪表达
  3. 商业项目实战
    • IP开发流程:角色三视图→宣传插图→周边衍生
    • 3D辅助设计:Blender基础建模辅助透视验证

三、特色专题课包

  1. 设计作品集DLC(14周冲刺)
  • 目标:完成职业级作品集
  • 内容
    • 个人风格定位分析
    • 4-6套完整角色/场景设计(含三视图、细节拆解图)
    • 行业简历与作品集排版指导
  1. 手办涂装班(12周)
  • 核心模块
    • 色彩理论:环境色叠加、高饱和色平衡
    • 实操技法
      • Q版涂装:平滑渐变控制
      • 正比涂装:肌肤通透感、金属旧化
  • 成果:完成1件Q版+1件正比涂装作品

课程体系对比与选择指南

课程类型 适合人群 课程重点 时长 入学要求
向日葵班 零基础/无板绘经验 软件操作+基础素描 4个月 无作品审核
基础班 美术功底一般(应届生) 人体/色彩/设计入门 6个月 提交临摹作品
研修班 进阶提升/求职作品优化 高级设计+项目实战 8个月 原创设计作品集
DLC课包 求职冲刺/风格定型 作品集定制 14周 需通过基础班或同等考核

教学特色与学员反馈

  1. “曼奇风”争议
    • 学生作品风格高度统一(强剪影、高饱和色),需主动突破模仿局限;
    • 讲师个人风格多样(如73老师的日系、曼曼的写实),鼓励多元发展。
  2. 高强度训练
    • 每日12小时学习制(早10点-晚10点),假期仅周日休息;
    • 结课作品完成度可达行业入门标准(参考毕业作品展示)。
  3. 资源短板
    • 基础课人体演示减少,需依赖助教或自学补足;
    • 住宿随机分配(2-8人间),无自主选择权。

附录:个人画师四大生存路径全景表

路径 核心模式 细分赛道 代表案例 年收入区间 风险警示
1. 卖课 知识付费 ▶ 技能教学(K大透视课) ▶ 兴趣培训(水彩美食课) ▶ 行业科普(AIGC提示词工程) 徐雅馨(圆珠笔手绘课) 10万-500万 需持续更新课程防过时
2. 进公司 雇佣劳动 ▶ 游戏美术(米哈游原画师) ▶ 品牌设计(奥美视觉) ▶ 影视概念(追光动画) 73(前曼奇讲师→游戏主美) 15万-60万 职场内卷/35岁危机
3. 接外包 项目制服务 ▶ 商插(出版社配图) ▶ 建模(手办原型外包) ▶ 二创(B站动态漫制作) 武汉早点宣传插画师 5万-50万 低价竞争/尾款拖欠
4. 个人创业 资产所有权 原创IP开发(漫画/潮玩) ▶ 独立游戏(Steam发售) ▶ 数字资产(NFT/平台打赏) 眠狼(《猫丞兔角》IP年入600万) 0-∞(波动极大) 冷启动难/盗版猖獗

注:个人创业的本质是 「从出售劳动时间转向积累可复利资产」

附录:市场主流美术岗位的分类及详解


一、按核心职能分类

1. 概念设计(前期创作)

  • 概念原画师(Concept Artist)
    • 方向:角色概念设计 / 场景概念设计 / 机械设计
    • 核心能力:世界观视觉化、风格探索、氛围图(Key Art)、设计逻辑表达。
    • 工具:Photoshop、Procreate。
  • 分镜师(Storyboard Artist)
    • 职责:镜头叙事设计(影视/动画/游戏剧情过场)。

2. 2D美术(视觉内容生产)

  • 原画师/角色设计师(2D Character Artist)
    • 职责:角色立绘、三视图、服装/武器设计。
  • 场景原画师(2D Environment Artist)
    • 职责:场景构图、建筑/自然元素设计。
  • 插画师(Illustrator)
    • 区别:侧重宣传级视觉输出(海报、CG),艺术表现力>设计功能性。
  • UI美术师(UI Artist)
    • 职责:界面图标、按钮、动态UI、交互视觉设计。需懂UX基础。
  • 2D特效美术(2D VFX Artist)
    • 职责:技能特效、粒子动效(Spine/AE实现)。

3. 3D美术(模型与空间构建)

  • 3D角色模型师(3D Character Modeler)
    • 流程:高模雕刻(ZBrush) → 拓扑低模(Maya/Max) → UV拆分 → 贴图绘制(Substance Painter)。
  • 3D场景模型师(3D Environment Artist)
    • 专精:建筑/植被/道具建模、场景拼接、灯光氛围。
  • 3D动作师(Animator)
    • 职责:角色骨骼绑定、动作设计(走跑攻击)、表情动画。
  • 3D特效美术(3D VFX Artist)
    • 工具:Unity/Unreal引擎粒子系统、Houdini。

4. 技术美术(TA:技术与艺术桥梁)

  • 技术美术师(Technical Artist)
    • 方向
      • 工具向TA:开发美术生产工具(Python/Mel脚本)、优化工作流。
      • 渲染向TA:定制Shader、优化光影/材质表现(需懂图形学)。
      • 管线向TA:搭建引擎美术资源规范。
    • 硬要求:编程能力(Python/C#/HLSL)+ 美术素养 + 引擎经验。

5. 美术管理与质检

  • 美术总监(Art Director)
    • 职责:整体视觉风格把控、团队管理、跨部门协调。
  • 主美(Lead Artist)
    • 职责:小组技术指导、质量审核(如角色组主美、场景组主美)。
  • 美术外包经理(Outsourcing Manager)
    • 职责:对接外包团队、制定规范、验收资源。

二、按技术栈分类

类别 代表岗位 技能核心
2D方向 原画师/UI美术/插画师 手绘功底、设计思维、色彩构图
3D方向 模型师/动作师/场景艺术家 三维软件、拓扑/UV、PBR材质
程序化方向 技术美术(TA)/特效美术 编程+美术+引擎三栖能力
管理方向 美术总监/主美 审美决策力、项目管理、沟通协调

三、按项目阶段分类

  1. 预研阶段:概念原画师、艺术总监(定风格基调)。
  2. 生产阶段
    • 前期:原画师(输出设计稿)
    • 中期:3D模型师、动作师(资源量产)
    • 后期:特效美术、TA(引擎集成优化)
  3. 维护阶段:UI美术(版本更新)、TA(性能调优)。

附录:角色美术资源类型(图像)总览

广泛意义上的:头像,半身像,全身立绘,半身插,全身插,精二立绘等等分类,更准确的名字叫:角色美术资源类型。

具体有以下分类:

基础展示类

头像(Headshot/Icon):角色的头部或上半身特写,常用于UI界面(如状态栏、对话框、玩家头像)。

半身立绘(Bust/Upper Body):展示角色腰部以上的部分,强调服装、表情和手持道具。角色选择界面、剧情对话立绘。

全身立绘(Full-body Art):完整的角色站立全身图,强调整体造型和比例。

​ 标准立绘:静态站姿,用于角色界面。

​ 动态立绘:通过live2D等增加简单动作(如飘动发梢、呼吸起伏),增强表现力。

插画(Illustration):艺术性更强的完整构图,包含角色、背景和叙事元素。半身插画:半身角色+场景,用于宣传图或剧情CG。全身插画:全身角色+复杂背景,如活动主视觉海报。

三视图(Orthographic Views):角色正面、侧面、背面的标准化线稿,用于3D建模参考。要求比例精准,标注关键尺寸(如肩宽、身高)。


动态表现类

表情差分(Expression Variations):同一角色不同表情的系列图(如喜、怒、哀、惊)。视觉小说、对话互动中的情绪传达。

动作分解(Action Sheets):角色关键动作的分帧图,用于动画制作或游戏骨骼绑定。

皮肤/换装设计(Skin/Costume Design):同一角色不同服装或造型的版本。


功能类与衍生类

Q版(Chibi Style):头身比例夸张(如2-3头身)的萌系简化风格。用途来制作周边商品、Loading界面、休闲玩法角色形象。

像素风(Pixel Art):低分辨率点阵图,复古或独立游戏常用。静态像素:固定动作的像素角色。动态像素:带逐帧动画的行走/攻击效果。

UI图标(UI Icons):角色缩略图或剪影,用于技能栏、队伍编成界面。要求高辨识度,极小尺寸下仍能识别角色特征。


表1:角色美术资源类型与应用总结

资源类型 核心用途 典型应用场景 核心规范要点(简要)
头像 UI标识、快速识别 玩家头像、状态栏、对话框、社交平台 高辨识度(小尺寸)、风格统一、符合UI规范
半身立绘 角色展示(腰部以上)、情感 角色选择界面、剧情对话立绘 强调表情/上半身细节、构图稳定
全身立绘 (标准) 角色完整展示、造型 游戏角色详情页、卡牌 比例准确、姿态清晰、背景简洁/透明
全身立绘 (动态) 增强表现力、生动感 主界面看板、特殊互动 符合Live2D/Spine等工具规范、动作自然不穿帮
半身插画 叙事、氛围营造、宣传 剧情CG、章节封面、中型宣传图 构图完整(含背景)、叙事性强、艺术感突出
全身插画 高强度宣传、视觉冲击 活动主视觉海报、官网Banner、Loading图 高完成度、复杂构图、强视觉中心、符合宣传尺寸
三视图 3D/2D制作精准参考 3D建模、骨骼绑定、周边制作 比例绝对精准、线条清晰、标注完整、无透视
表情差分 情绪传达、互动反馈 视觉小说、对话系统、角色互动 表情夸张明确、风格统一、与基础立绘完美匹配
动作分解图 动画制作参考 骨骼动画关键帧、特效触发点 动作清晰连贯、关键帧标注、符合运动规律
皮肤/换装设计 商业化、个性化、内容更新 节日活动、角色外观付费内容 主题鲜明、设计新颖、保持角色辨识度、符合设定
Q版形象 萌系表达、周边开发、休闲玩法 周边商品、Loading图、小游戏、表情包 头身比统一、特征夸张化、线条简洁可爱
像素角色 (静态) 复古风格、特定玩法 独立游戏、复古游戏、UI元素 风格统一、低分辨率下辨识度高、色彩限制
像素角色 (动态) 复古风格动态表现 角色移动、攻击动画 帧数合理、动作流畅、循环无缝
UI角色图标 功能标识、快速选择 技能图标、队伍编成、道具栏 极致辨识度(极小尺寸)、轮廓清晰、色彩鲜明

表2:生产端资源通用规范总结

规范类别 核心要求 说明/示例
文件格式 统一指定 源文件:PSD(分层合理);交付文件:PNG(透明背景)、TGA(高质量)、JPG(宣传)
分辨率/尺寸 按类型和平台明确要求 头像:256x256; 主视觉插画:1920x1080; 移动端立绘:适配多种屏幕分辨率
色彩模式 统一 sRGB(确保多设备显示一致)
命名规则 清晰、统一、包含关键信息 角色名_资源类型_变体_版本.后缀 (例:Amiya_Headshot_Normal_v01.psd)
图层/分组 结构清晰、命名规范 便于修改、协作和自动化处理。如:分开线稿、上色、阴影、高光、背景层。
风格一致性 严格遵循项目美术风格指南 线条风格、上色方式、光影逻辑、比例、设计元素必须统一
设计还原度 100%还原角色设定稿 服装、饰品、发型、瞳色等细节必须准确无误
文件优化 无多余图层/通道;资源大小合理 尤其对用于实时运行(游戏)的资源,需控制文件大小
交付结构 清晰目录层级 按角色/类型/版本等逻辑组织文件夹
审核流程 明确步骤(美术自查、主美审核、策划确认等) 确保质量和符合需求
版本控制 清晰记录修改 使用文件名版本号或版本管理工具

附录:美术专业能力体系分类表

主类 子类 细化能力项 关联领域
1. 理论素养 艺术史论 风格流派演变/地域美学特征/当代艺术思潮 所有创作领域基础
视觉符号学 文化原型解码/符号修辞策略/隐喻系统构建 品牌设计/叙事美术
色彩科学 色度学原理/环境光影响模型/跨文化心理响应 影视调色/UI系统
2. 技术基础 造型能力 结构素描/动态解剖/机械原理拆解 角色设计/工业设计
空间系统 多灭点透视/轴测投影/场景深度层级控制 场景设计/分镜绘制
材质表现 PBR材质理论(金属度/粗糙度)/ 次表面散射算法 3D渲染/写实绘画
3. 视觉语言 构图工程 视觉动线规划/格式塔原理应用/信息密度平衡 电影构图/海报设计
动态设计 运动曲线编辑/预备动作-缓冲原理/形变控制器应用 动画/特效设计
光影叙事 情绪化布光/全局照明模拟/实时阴影优化 影视美术/游戏场景
4. 专项设计 角色系统 生物解剖重构/服装史考据/职业特征符号化 游戏原画/手办设计
场景设计 环境叙事逻辑/可玩性空间构建/程序化生成技术 开放世界游戏/影视绘景
产品设计 人机工程学/CMF设计(色彩/材料/工艺)/可生产性评估 周边开发/载具设计
UI/UX设计 费茨定律应用/眼动追踪优化/多端适配规范 游戏界面/AR交互系统
5. 工具与媒介 数字创作 - 2D:PS图层管理/矢量工具链(AI)/笔刷引擎开发 - 3D:ZBrush雕刻/Maya拓扑/Blender渲染 数字绘画/模型生产
工程制图 第三角投影法/GD&T公差标准/爆炸视图生成 机械设定/产品结构设计
渲染技术 光线追踪算法/实时渲染管线(URP/HDRP)/离线渲染器(V-Ray/Arnold) 电影级输出/引擎可视化
6. 创作思维 世界观架构 地理生态链设计/社会规则可视化/技术树推导 游戏策划/概念艺术
跨学科创新 科学可视化(生物/天文)/数据艺术转化/历史考据应用 实验艺术/教育产品设计
情感工程 微表情心理学/色彩情绪矩阵/沉浸感触发机制 叙事游戏/动画电影
7. 行业应用 游戏美术 角色原画/场景地编/UI动效/技术美术(TA)管线 手游/主机游戏开发
影视美术 数字绘景/Matte Painting/镜头光影规划 电影/剧集制作
周边开发 可动结构设计/涂装分件规划/工厂量产规范 手办/潮玩产品线
版权管理 著作权登记/跨境IP授权协议/衍生品权益分割 商业合作/自由职业
8. 能力进阶 流程优化 AIGC辅助设计(ControlNet参数调节)/自动化脚本开发(Python for Maya) 生产效率提升
技术融合 实时交互美术(Unity Shader编程)/XR空间设计(VR/AR内容规范) 元宇宙应用/沉浸式展览
风格战略 市场趋势分析/个人风格辨识度构建/跨媒介风格迁移 艺术总监/独立开发者

附录:绘画专业能力体系等级总览表

知识域 核心模块 技术/理论要点 能力等级 关联领域
造型基础 结构素描 几何体概括/负空间分析/复杂形体解构 核心能力 (C1) 角色设计/工业设计
透视系统 线性透视(1-5点)/曲线透视/轴测投影 核心能力 (C1) 场景设计/分镜绘制
解剖学应用 人体骨骼肌肉动力学/动物解剖学/机械结构原理 核心能力 (C1) 生物设计/医疗插画
视觉表现 光影理论 直射光与全局照明/材质光学属性(反射率/折射率)/次表面散射(SSS) 核心能力 (C1) 写实绘画/3D渲染
色彩科学 色立体模型/色彩管理(ICC)/环境光影响/心理色调响应 专业能力 (P1) 影视调色/UI设计
构图方法论 视觉引导线/格式塔原理/动态平衡系统 专业能力 (P1) 电影构图/平面设计
数字创作技术 2D数字绘画 图层合成模式/矢量控制/笔刷引擎参数化 核心能力 (C1) 数字插画/贴图绘制
3D建模与渲染 高精度雕刻/拓扑优化/PBR材质通道制作/光线追踪算法 专业技术 (P2) 游戏资产/产品可视化
程序化生成 Houdini VEX脚本/Substance Designer节点编辑 专业技术 (P2) 特效开发/大型场景生成
动态媒体 二维动画 关键帧动画/变形控制器(如Spine)/运动曲线编辑 拓展能力 (E1) MG动画/游戏UI动效
三维动画 骨骼绑定系统/动作捕捉数据处理/摄像机轨迹规划 专业技术 (P2) 影视动画/过场镜头
实时交互动画 Live2D形变网格/Unity动画状态机 拓展能力 (E1) 虚拟偶像/动态立绘
设计理论 视觉叙事 符号隐喻设计/空间叙事逻辑/时间轴信息呈现 专业能力 (P1) 概念艺术/漫画叙事
用户体验设计 费茨定律应用/眼动追踪研究/交互热区规划 拓展能力 (E1) 游戏UI/AR界面设计
跨学科整合 影像技术 摄影光学原理/电影级调色流程(DaVinci Resolve)/色键抠像技术 拓展能力 (E1) 参考素材采集/数字绘景
工程制图 第三角投影法/GD&T公差标准/爆炸视图制作 拓展能力 (E1) 载具设计/机械设定
理论体系 视觉符号学 能指与所指关系/文化原型分析/符号修辞策略 理论基础 (T1) 品牌设计/主题创作
色彩心理学 情感唤起机制/跨文化色彩语义/商业场景应用模型 理论基础 (T1) 营销设计/环境空间
生产管理 技术美术(TA) 着色器编程(HLSL/GLSL)/美术管线优化/DCC工具链整合 专业技术 (P2) 引擎美术开发
版权管理 著作权登记流程/CC协议应用/跨国侵权追溯 行业知识 (I1) 自由职业/外包协作
生成式AI协作 潜在扩散模型控制/ControlNet参数调节/训练数据集合规 新兴技术 (ET1) 概念探索/效率工具

能力等级说明

等级代码 定义 掌握要求
C1 核心能力 (Core) 所有视觉创作领域必备基础
P1 专业能力 (Professional) 细分领域深度应用技能(如角色设计/场景美术)
P2 专业技术 (Technical) 需系统培训的硬技能(ZBrush雕刻/TA开发)
E1 拓展能力 (Extension) 增强主领域竞争力的辅助技能
T1 理论基础 (Theory) 指导创作实践的知识体系
I1 行业知识 (Industry) 商业环境必备认知
ET1 新兴技术 (Emerging Tech) 产业变革期需关注的工具链

### 附录:设计原创角色的步骤

设计一个动漫角色是融合艺术、叙事与技术的过程,涉及多门专业课的核心知识点。以下从角色定位、视觉设计、叙事构建、技术实现及产业应用五个维度,系统梳理所需知识体系:


一、角色定位与叙事功能

  1. 角色类型与功能

    • 主角/配角/反派定位:主角需具备成长弧光(如《火影忍者》鸣人从吊车尾到英雄);配角承担辅助叙事或喜剧调剂功能(如《海贼王》乔巴强化团队温情);反派需动机合理(如《蝙蝠侠》小丑的混沌哲学)。

    • 角色功能表

      类型 核心功能 设计重点
      主角 承载主题,驱动剧情发展 成长性、情感共鸣点
      反派 制造冲突,凸显主角价值观 动机深度、视觉压迫感
      喜剧角色 调节叙事节奏 夸张动作、反差萌设计
  2. 叙事逻辑适配

    • 媒介差异:影院角色需强视觉奇观(如《千与千寻》无脸男的沉默神秘);TV动画角色依赖符号化特征(如《蜡笔小新》粗眉毛强化辨识度)。
    • 风格统一:角色造型需与作品基调一致(治愈系避免狰狞造型)。

二、视觉造型设计原理

  1. 造型基础要素
    • 夸张与变形:放大特征强化识别度(《猫和老鼠》汤姆腰部拉伸表达惊慌)。
    • 纯化(简化):用最少线条传递信息(米老鼠三圆构成头部)。
    • 动态表现:关节设计决定动作张力(日漫角色多用“关节点”实现战斗姿势)。
  2. 视觉符号系统
    • 色彩心理学:红色=热情/危险(《进击的巨人》兵团披风);蓝色=冷静/忧郁(《冰雪奇缘》艾莎礼服)69。
    • 服装与道具:反映时代与文化(《鬼灭之刃》和服纹样暗示角色流派)。
    • 比例与对比:角色群像需高矮胖瘦差异化(《超人总动员》家族体型凸显个性)。
  3. 标准化设计文档
    • 三视图(转面图):正面/侧面/背面确保建模一致性1。
    • 表情库:基础四情(喜怒哀乐)+细分变体(冷笑、狂喜)。
    • 关键动态图:标志性POSE强化性格(蜘蛛侠蹲伏姿势的敏捷感)。

三、性格与背景故事构建

  1. 性格塑造层次
    • 外在行为:台词与动作体现性格(《疯狂动物城》尼克玩世不恭的挑眉)。
    • 内在矛盾:缺陷引发共情(《心灵奇旅》22号厌恶投胎的虚无感)。
    • 潜史(Backstory):过去创伤驱动行为(《蝙蝠侠》小丑起源的多版本暗示)。
  2. 背景故事设计
    • 社会关系网:亲友/敌对关系构成戏剧张力(《哈利·波特》斯内普的双面身份)。
    • 文化身份:民族元素融合现代审美(《海洋奇缘》莫阿娜的波利尼西亚纹身)。

四、技术实现流程

  1. 2D角色制作
    • 原画设计:关键帧绘制强调运动轨迹。
    • 色指定:赛璐璐或数字上色分层管理。
  2. 3D角色管线
    • 建模:低模高模选择(游戏用低模保性能,电影用高模求精)。
    • UV拆分与贴图:Substance Painter绘制材质(皮革/金属质感参数调整)。
    • 绑定与动画:骨骼系统驱动表情(Blend Shape控制口型同步)。

五、产业应用与衍生开发

  1. IP化设计思维
    • 衍生适配性:造型需简化便于商品化(LINE FRIENDS无四肢设计降低成本)。
    • 跨媒介叙事:预留角色扩展空间(《英雄联盟》角色背景故事支撑游戏+动画)。
  2. 数据驱动设计
    • 受众测试:A/B方案验证市场偏好(迪士尼Focus Group筛选角色设计)。
    • 潮流融合:结合Z世代审美(《赛博朋克2077》角色义体设计迎合科幻风)。

核心能力整合模型

设计一个成功角色需掌握以下交叉知识:

  • 艺术基础:人体结构/色彩理论/动态素描;
  • 叙事能力:剧本分析/角色弧光构建;
  • 软件技能:Photoshop(2D)、Maya/ZBrush(3D);
  • 产业认知:版权管理/衍生品开发逻辑。

联系方式:QQ1523467770

  •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微信分享二维码

You Found Me.

支付宝
微信